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科技 > 动物医学 >

给您支个招,小龙虾白斑病防控措施

点击: 时间:2018-05-25 16:46 作者:明星小农  来源:第一农经 

  白斑病,是小龙虾唯一的病毒性疾病,它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就是一死一大片;近年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其流行范围大,传染性强,每年4月底至5月为流行高峰,死亡率达90%以上。随着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养殖小龙虾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小编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经验,将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防控措施:
  1、苗种质量
  苗种是养殖好小龙虾的基础和关键,选择优质的种苗可从源头上控制小龙虾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由于小龙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依旧存在困难,养殖户的苗种来源复杂,苗种质量难以保证,苗种携带病毒现象十分普遍。
  2、保持养殖环境稳定
  水草不仅是小龙虾的天然饵料,又是小龙虾栖息蜕壳的场所,且对保持水温、遮蔽光照、改善水环境有重要作用。在养殖小龙虾池塘中种植小龙虾喜食的水生植物,有利于养殖小龙虾的健康生长与保持较强抵抗力。此外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和底质。根据季节不同,适当调整养殖池塘水深,防止春末夏初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小龙虾产生温度应激,导致病害发生。
  3、控制放养密度
  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捕捞时地笼内小龙虾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等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很多养殖人员对合理的养殖密度知之甚少,误认为高密度养殖即可获得高产,因此一味地增加放养密度,过高的放养密度导致水体负荷增加,水质、底质恶化,养殖环境遭到破坏,而且高密度可使虾体受伤,病原更易入侵虾体,疾病频繁发生,尤其高致死率的白斑综合症影响着整个养殖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建议池塘养殖小龙虾投放苗种30——40千克/亩为宜,稻田综合种养投放苗种20——30千克/亩为宜,养殖产量控制在150——200千克/亩为宜。
  4、投喂优质饲料
  小龙虾养殖主要投喂熟化后的小麦、蚕豆、玉米等,存在营养不全、摄食率低、生长速度慢、虾健康水平低下、抵抗力弱等问题。目前,人工配合饲料在养殖小龙虾中已普遍被使用,较好地满足了小龙虾的营养需求。不仅如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小龙虾,特别适合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多聚糖等免疫促进剂或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大青叶等,若以免疫促进剂或抗病毒植物药物制备出功能性药饵适时投喂,则效果更佳。
  5、科学诊断,对症下药
  现阶段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确诊断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确诊后,及时采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治疗时,水体消毒一般采用含碘制剂全池泼洒,一般选择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氨基酸碘等,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使用方法为药物用池水稀释后,连续2——3次,隔天一次。内服药物采用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将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大青叶等超微粉碎、混匀,拌饲料投喂或与饲料同时加工制成药饵投喂,可有效治疗小龙虾白斑综合症。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剂量为:预防时,每千克虾体重用0.5克(混合品),连续投喂3——4天;治疗时,每千克虾体重0.8——1.0克(混合品),连续投喂4——5天。
  在养殖时,发现小龙虾有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无力上草等现象时,可能是患有白斑病的前兆,要及时救治。因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极强,做好患病虾的无害化处理,以防健康虾摄食和病毒传播,导致疾病蔓延和扩大。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小龙虾养殖疾病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